业精于勤 Curriculum & Teaching

园区校也能“追星”?朱庆生研究员带你穿越宇宙


 

看  点  


      9月22日,全国科普月期间,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迎来了一位“追星”大咖——来自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的朱庆生研究员。他不仅是天文仪器专家,更是能把深奥知识讲得妙趣横生的“星空讲述者”。这一次,他带来的讲座是《从伽利略到韦伯——天文望远镜发展简史》。《姑苏星话》是苏州市天文学会主办的天文科普系列讲座活动。本次活动由江苏省天文学会指导,苏州市天文学会和江苏省苏州中学园区校共同主办,也为大家开启了《姑苏星话》系列讲座在园区校的第一站。

      仰望星空的浪漫,和脚踏实地的坚持,在这里汇聚成一场特别的思维旅行。未来人类能看到多远的宇宙?也许,就藏在同学们的眼睛和梦想里。
 



 

园区校也能“追星”?朱庆生研究员带你穿越宇宙



2025年9月24日





 
     天文学是一门“靠眼睛”的学科——没有观测数据,再精妙的理论也站不住脚。于是,望远镜,成了推动人类认识宇宙的关键“神器”。

     在朱庆生研究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先“穿越”回了几千年前:中国古代的浑仪、简仪,西周时期的天文台遗迹,汉代青铜器……这些都是先人们探索星空的智慧结晶。古人凭借这些仪器,就能测天象、定历法、预报日食月食,甚至影响国家大事。
 



 
      朱庆生研究员,199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现任中科院南京天文仪器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

      曾主持和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20余项重大科研项目,研发成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激光测距望远镜、国家天文台太阳全日面与磁场望远镜、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碎片探测望远镜、南京大学光学与近红外太阳望远镜、国家气象局太阳色球望远镜、印度天体物理所太阳色球望远镜等众多科学级天文望远镜的计算机控制系统,在天文仪器、激光雷达、人造卫星跟踪探测仪器的计算机自动控制方面有丰硕的研究成果。



 
     几千年前,中国人就已经开始“丈量星空”,用浑仪、简仪等天文仪器把星象记录得清清楚楚,那时我们曾走在世界前列。进入近现代以后,中国因为各种原因,望远镜的发展一度停滞不前。

      但中国的天文人没有停下脚步。20世纪,紫金山天文台成为现代天文研究的重要阵地;郭守敬望远镜(LAMOST)的诞生,则让中国拥有了世界口径最大的光学望远镜之一,一次能观测上万个天体,被称为“超级眼睛”。

     进入今天,中国不仅有地面的“大眼睛”,还有举世瞩目的“天眼”——FAST射电望远镜,灵敏度全球领先,很多国际重大发现都有它的功劳。更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已经把目光送上太空:悟空号、慧眼号以及未来的空间望远镜,都意味着中国正从“追赶者”逐渐变成“引领者”。
 







 
      朱庆生研究员的讲述,不仅带我们走过了几千年的天文发展史,也让我们看见了中国望远镜从无到有、从落后到引领的壮丽进程。望远镜背后,不只是科技的进步,更有无数探索者仰望星空、执着追梦的故事。这段历史,引发了同学们心中的思考与感动。
 




标签:
转发此文